基于3D打印設計的小學創造性思維課程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專門的3D打印設計課程和在學科課程中采取3D打印加工手段。選擇了這兩種形式的課程各一節來進行教學設計。目前在中小學開設的課程中,有一些課程在教學目標中明確的提出這門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能力為目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課程如小學的科學課,在我國目前最新修訂的小學科學課的課程標準中就做了明確的說明,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創新等能力。所以開展3D打印教學進入小學的實踐應該以小學科學課作為首要學科、重要學科。
模型的應用范圍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學校的3D打印校本課程,這種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學習3D打印的理論知識,學習DLP3D打印機或者3D打印筆是如何使用的,學習三維模型是如何在軟件中設計出來的,怎樣進行3D建模操作。此類3D打印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增強操作能力的同時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第二是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中,作為一種教學媒體出現在課堂之中。在之前也已強調,并不是所有的課程中都需要運用3D打印這種手段,而是在真正需要的課程中如果能運用3D打印手段,將會起到以往的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教學效果。
選擇了《3D打印初級教程》中第九章《印章的制作》,目前《3D打印初級教程》已經在沈陽市多所小學納入課程,這些學校也引進了先進的3D打印設備,教師也進行了相關培訓,3D打印課程的開設取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良好反饋。對于3D打印應用于學科課程中,選擇了小學科學課五年級教材第一單元“沉和浮”第四節《造一艘小船》的課程進行教學設計。